在中国古代,有这么一群既土豪又任性的字画“收藏家”,他们不愁吃穿,工作之余的最大消遣就是淘淘名画,捣腾笔墨。他们的共同身份便是皇帝。
这几位皇帝爱字画爱到啥程度呢?
唐太宗李世民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头号粉丝。相传他为了得到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真迹,竟然派大臣当“卧底”。
原来,王羲之对自己这一“神来之作”也十分满意,将之当作传家宝,一路传至第七代孙子智永手上。智永死前,又将《兰亭集序》传给弟子辨才和尚,辩才将其藏在屋梁上特意凿好的小洞内。
李世民听说这幅稀世珍宝在辩才手上,多次派人去要,但辩才始终不肯透露一二。
眼看硬要拿不来,李世民就想智取。他派臣子萧翼打扮成书生,接近辩才,获取其信任。
某天,萧翼故意拿出王羲之另外几幅书法作品给辩才看。哪知辩才一不小心就上当,看完说:“这几幅的确是真品,但我手上有本真迹,那才算是真正的宝贝。”
萧翼再用激将法,故意说“我不信”,骗辩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,看完一把夺来,同时出示李世民的“诏书”,光明正大“抢”走这件作品。
传闻李世民得手后,对《兰亭集序》爱不释手,死后还将之带进棺材,该作因此下落不明。
宋徽宗赵佶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,还是个“不爱江山爱丹青”的皇帝。他自己书画功底了得,对于收藏别人的作品则更为狂热。
一日,宋徽宗踏春归来,兴趣正浓,就以“踏花归来马蹄香”为题,在御花园举办了别开生面的“画考”。“花”、“马蹄”还容易表现,无形的“香”如何画呢?
许多画师无从下笔,画不出神韵,唯有一名画匠,灵机一动,构思出一幅好画:在奔走的马蹄周围,画上几只飞舞的蝴蝶,无形的“香”顿时生动起来。宋徽宗看完大叹:“妙!”
而鼎鼎有名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也与这位爱书画的皇帝有关。
据传张择端完成这幅盛世长卷后,便将其献给了宋徽宗。宋徽宗因此成为此幅长卷的第一位收藏者。他还用自己创造的"瘦金体"亲笔在卷首题名,并加盖双龙小印,可惜后来散失了。
乾隆有钱,收藏的奇珍异宝数量可谓无人能敌。而且他在位时,决定对宫中所有书画藏品进行盘点清理——全盛时期的清代宫廷收藏,大约有10000件以上,其中晋唐宋元书画2000件,明代书画2000件。
但乾隆有个坏毛病,就是爱在收藏的书画上到处题字,还爱“涂鸦”搞破坏。
有一年,乾隆从民间收来一幅《富春山居图》(后来证实是假货),他认为是真迹,高兴得不行,提笔就往上面做题跋(书写于书籍、书画作品上的品评、追述故事等文字),把画卷上的空白处都填满了,甚至在画中的山体上写打油诗。
据统计,乾隆在这幅《富春山居图(子明卷)》上题跋了55处之多,完全当成自己的“笔记本”了。好在这是赝品,真迹逃过被“涂鸦”的命运。
还有一幅《五牛图》,是我国十大国宝名画之一,也是现存最古早的纸本中国画。乾隆拿到这幅画,自然也不肯放过,大大小小盖了不少印章。看看这头牛的眼色,像不像在嫌弃他呢?
在我们普通人家里,墙壁上的字画也是不可或缺的。没钱收藏大家之作不要紧,书画的内容更加重要,尤其山水画,不仅能增添室内儒雅之气,还有风生水起、时来运转的好意头。
当然,因为书画按题材、材质可分成很多种,从取好寓意角度看,要以下面三类为宜:
一、花鸟画内容要寓意吉祥。老人房中可悬挂牡丹或梅兰竹菊书画,因为牡丹乃“国色天香”,梅兰竹菊则是“花中四君子”,适合老人家的淡雅气质。此外,象征长寿的仙桃和仙鹤也是不错选择。而年轻人则可以选择悬挂锦鸡、大鹏等书画,锦鸡是“前程似锦”,大鹏则取“大鹏展翅”之意,更能体现年轻人意气风发的感觉。
张洪山六尺“牡丹锦鸡图”
二、山水画宜风景柔和。“山环水抱”、“藏风聚气”被认为是上佳的住宅选址,所以在选择山水画作时,主要以柔和的为主,小桥流水、日出江山都不错。但诸如枯藤老树、怪石嶙峋的画作,便不适宜挂在家中,有使人气场消沉、运势不畅的风险。
王宁青绿国画《旭日东升》
三、动物画避免与生肖相冲。有些人喜欢在家中悬挂骏马图或虎啸图,虽然骏马代表“马到成功”,老虎象征镇宅气势大,但从生肖角度看,鼠马相冲,牛马相害,生肖鼠和牛的人就不适合在墙上挂画有马的作品了;同理,画着老虎的画作不适合生肖为蛇和猴的人。
编辑|谢晓洁
排版|陈昊
素材及图片|综合网络
更多娱乐资讯
请长按识别二维码订购
舞台与银幕微信电子报